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田汉之子田申作为装甲兵受阅部队的一员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庄严。当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时,田申的眼睛模糊了。此前的9月27日,田申得知了《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国歌的消息时,他兴奋的几乎要跳起来了。当受阅部队战车整齐地行进在天安门广场时,田申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田汉正在天安门观礼台上静静地注视着他。2022年的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红船编辑部专访了田汉之孙欧阳维,讲述了父亲田申、祖父田汉之间难忘经历。
欧阳维先生
欧阳维介绍说:我的父亲田申,原名田海男,出生在1923年。一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是我曾祖母一手把他抚养长大。那时候,我祖父田汉过着漂泊的生活,没有能够给他良好的教育和足够的关爱。一个在幼年就失去母亲的孩子,跟着大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尝遍了人间酸楚。我父亲是上海麦伦中学的学生,他的英语不错。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参加和组织抗日文化活动。“8.13”上海战事爆发,麦伦中学沦在火线。他和张曙、周静夫妇一起保护着我曾祖母避开敌人的战火回到了长沙,之后转入长沙明德中学学习高中课程。此时,我祖父田汉在长沙创建了《抗战日报》,他便学着写一些文字,后来担任《抗战日报》儿童版的编辑工作。这期间,他把长沙的一些儿童组织起来,成立了儿童剧团,自己担任团长,在长沙开展抗日文化活动。他自己创作的剧本《中华儿童血》上演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良好的宣传效果。儿童剧团的成立,也为社会上无家可归的难民和难童提供了帮助。他们把募捐来的钱拿到周恩来、郭沫若、田汉的面前,向他们汇报儿童剧团的发展情况,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1938年,武汉沦陷之前,人民的抗战情绪空前高涨。我父亲决定投笔从戎,他和《抗战日报》的朋友黄仁宇一起报考了黄埔军校。黄仁宇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来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阳翰笙告诉他们: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我们都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周恩来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目前又是国共合作期间,你们报考黄埔军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对此,我祖父田汉也表示同意。我父亲离开武汉前往黄埔军校时,我曾祖母并不知道。在曾祖母的心里,他是一个没有母亲的苦孩子,如果知道他去参军打仗,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父亲担心被阻,便留下一封信给她,放在我祖父的桌子上,悄然离开了家乡,跟随大队入川,几经辗转终于到了成都黄埔总校。他和黄仁宇在成都总校学习了两年,黄仁宇学的是步兵,我父亲学的是炮兵。他们报考军校的初心,就是能够上前线进行抗日斗争。在当时,以他们的成绩,完全可以留学校任教,但他们最害怕的也是被留校,于是,他们委托我祖父事前找相识的部队长官致电校方请求分发。我祖父找到了五十四军军长陈烈将军,此人原是共产党员,后成为国民党左翼人士,与我祖父有非常好的私交。就这样,我父亲和黄仁宇被分配到了五十四军十四师下属的团担任排长,他们的部队都驻扎在中越边境与日军周旋。我父亲渴望能够战斗,他曾几次带领侦察排潜入敌占区侦察敌情,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师里的表扬。我父亲是独子,曾祖母和祖父对他十分疼爱,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我的祖父能同意他投笔从戎,可见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后来,我父亲参加了远征军,在离开桂林时,留下了《边塞风云》和《中华儿童血》两个剧本,另外,还有一篇纪行文。我祖父后来读了这些文字几度落泪,他的心情十分悲伤,为自己没能好好照顾我父亲而感到愧疚。后来,祖父在我父亲的文集《行路难》序文中这样描述:昨晚,我偶然细读了一遍,觉得这个从他有生以来常常跟着我们四处流转的孩子,于今在他独立奋斗中更吃苦了。海男的生母漱瑜是在这孩子刚一岁时死去的,海男从小靠他老祖母抚育。漂泊不定的生活,使我不能给他满足的教育与关心,这是使我常常难过的事情。今日神圣的民族战争,不能不要求每一个做父母的贡献他们最爱的儿女,实际上也有无数的父母这样贡献了。我们知道年轻人决不怕打仗,也决不怕死。怕的是自己没有真和敌人拼命的机会,或是没有看到敌人之前,倒在一些可能补救的困难或者无谓的折磨之下。当我看到他在泥泞的峭壁上一步一步地用膝盖与胸脯抵在尖石上爬着,尖石头刺着他那已经伤痛的脚板。饥饿使他的肚子几乎瘪的合拢来,眼睛发着晕眩,躺在地上一步也不能动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他在叫“父亲”叫“祖母”的声音。而我那时很可能是在桂林安舒地观着剧,或是高枕而卧。我真是那样的难过,我恨不得那时候在他身边抱他起来,设法给他一杯开水喝。这也是天下做父母的心,况且他又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1945年,我父亲回重庆休假期间,在重庆曾家岩红岩村见到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向他们汇报了自己在整个抗战时期的生活情况。邓颖超问他,现在抗战已经胜利了,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我父亲说想上大学。邓颖超开导他说,现在我们正需要人,到实践中去锻炼比你上大学可能会更好。他们动员我父亲到解放区去,我父亲听从了他们的教诲,从重庆走向晋察冀,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祖父,他也是共产党员。1950年7月7日,周恩来、邓颖超参加田申、欧阳敬如婚礼
1946年初,周恩来向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写了一封亲笔信,推荐我父亲到他那里去。我父亲带着信乘飞机前往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报到,见了聂荣臻将军,把周恩来的亲笔信交给他,聂荣臻看后非常高兴。我父亲懂英语,当时留在司令部任外文秘书。但我父亲还是想到前线去,聂荣臻将军说你是炮兵,就到晋察冀炮兵旅去吧,炮兵旅旅长是高存信将军,那时我父亲才20多岁,在炮兵旅教导团任副团长,完成了从国民党军官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的转变。他参加了新保安战役、太原战役、大同战役等等。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华北特种兵司令部,成立了华北军区最早的坦克大队,我父亲因在印缅战场上学过坦克,根据上级命令由炮兵部队转任战车七团副团长,团长是尹洪,政委是贾林野,参谋长是韩怀志,政治处主任是李永庆。1949年参加国庆阅兵,是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将军交给的重要任务。当时,受阅的战车部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东北野战军坦克大队战车团,另一部分则是华北特种兵战车七团组成。当时,他们在复兴门外沙沟、公主坟一带集中训练。由于我军当时使用的坦克,大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改)中型坦克,还有一些美式坦克,且战车的状况非常不好,维修频率高,给战车受阅技术保障造成了困难。新中国开国大典责任重大,要求每一名驾驶员都必须熟练掌握战车性能,以确保万无一失。我父亲和战友们一起研究训练计划,使坦克装甲车的维修和队形编成都能按计划落实。开国大典开始后,他作为指挥员率领战车团顺利通过了天安门广场。而此时,我的祖父田汉就在天安门观礼台上静静地注视着他们的部队隆隆通场。他们父子二人一文一武,又同时参加开国大典,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属于罕见的巧合。